当前位置: 首页>聚焦甘州>部门动态

甘州区多措并举破解“水困局”

发表日期:2025-04-25 10:36 编辑录入: 甘州区水务局审核 来源:

在河西走廊腹地,面对年均降水132.3毫米、蒸发1788.1毫米的严峻现实,甘州区深入贯彻落实“四水四定”原则,严格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全面推进取用水监管智能化、精准化和规范化建设,构建“线上监测+线下巡查”体系,有效破解区域水资源管理难题,为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实践支撑。

抓智能建设,促计量精准化

“以前浇地还得排队等水,现在刷卡就出水,用多少算多少,再也不用为水费扯皮了。”沙井镇西六村村民孙祥林掏出IC卡演示,随着“嘀”的一声,汩汩清流精准注入田间。这是甘州区水务局推行“智慧水务”一体化监管体系的缩影。目前,全区智能水表覆盖率达100%,机井监管效能显著提升。孙祥林感慨道:“过去用水总怕争执不清,现在刷卡用水,明明白白,心里踏实!”

甘州区水务局不仅在硬件设施上实现了全面升级,还在服务机制上创新突破。“为确保设施稳定运行,我们张贴了服务提示卡,开通24小时维修专线,确保故障即时响应、问题现场排除。”甘州区西浚水资源保护利用所干部石亮介绍道。这种贴心的服务模式,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。

抓动态监管,促运行规范化

“这眼井已经依法封填,大家看,从井底到井口全部用混凝土浇筑。”在沙井镇水磨湾村,石亮带着村民查看机井整治现场。曾经纯井灌溉的田埂间,如今只见整齐的“井转河”滴灌带蜿蜒伸展。这是甘州区实施水源置换工程后进行“线上监测+线下巡查”双轨监管模式的一大亮点。

通过智慧水务平台,水务部门能够实时监控水表数据,动态分析用水异常并及时预警。同时,线下定期开展机井巡检,严查偷水漏水行为,保障农户用水权益。石亮介绍说:“以前,用水纠纷时有发生,但现在通过智慧监控,这些问题不再发生。今年以来,我们灌区累计排查维修养护机井计量设施问题78件,确保了水资源节约与取用水公平双赢。”

抓分类审查,促取水合法化

甘州区水务局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,创新推行机井“三色分类”监管模式,将全区农业灌溉机井精准划分为正常使用(绿标)、应急抗旱(黄标)、依法关闭(红标)三类,通过建档立卡、动态管理实现持证率100%,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。

针对报废机井,甘州区水务局采取“双清零”硬核举措——填埋井体时采用分层夯实工艺确保全井位封堵,同步拆除水泵、输电线路等设备,杜绝非法取水隐患。2024年第四季度地下水位同比回升0.78米,这是全区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”甘州区水务局局长赵乾升介绍说,“我们坚持‘规范建、智能管、有效用’的理念,将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。”

抓联合检查,促管理长效化

甘州区创新构建“行业主导、部门联动、网格覆盖”三位一体执法机制,整合水务、环保、公安等多部门执法力量,组建专业化联合执法队伍,针对违规打井、私接取水等顽疾开展常态化专项整治,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取水案件,形成“查处一案、警示一片”的震慑效应。

在执法过程中,注重执法方式的灵活性和人性化,通过发放《水资源保护告知书》、召开村民普法会等方式,将执法过程转化为普法课堂。对轻微超量取水行为的以提醒教育、警告方式引导违法主体自觉主动纠偏改错。同步建立执法回访机制,对整改情况开展“回头看”,防止问题反弹回潮。这套组合拳既守住了水资源保护底线,又营造出“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”的共治氛围,为区域水安全筑起立体化法治防线。

甘州区的实践证明,节水不仅是攻坚战,更是持久战。“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水资源,更是子孙后代的生存根基。今后,我们将持续深化智慧水务平台功能拓展,探索水资源税改试点与节水奖励机制,推动全区水资源管理向‘数字化、精细化、法治化’纵深发展,不断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”赵乾升坚定地说道。(撰稿:付玉飞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