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州区就业服务中心:深耕社区“嵌入式”服务
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背景下,就业服务的精准、便捷、常态化是破解就业难题、释放民生温度的关键。社区作为就业服务前沿阵地,其效能直接影响政策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是否畅通、群众需求能否及时回应。近年来,甘州区就业服务中心立足基层实际,以“深耕细作”的姿态探索社区“嵌入式”服务模式,将就业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社区肌理、融入居民生活场景,通过打破传统服务壁垒、重构服务流程、创新服务载体,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、响应迅速、供需精准对接的就业服务新范式,既让就业惠民政策真正“沉下去”,也让群众获得感切实“提上来”。
一、阵地“深扎根”,服务网络全域通。以“阵地前移、服务下沉”为导向,构建“点面结合、线上线下联动”的社区嵌入式就业服务体系,让就业服务触手可及。在服务阵地建设上,依托26个党群服务中心打造“嵌入式”就业服务角,通过面对面交流精准捕捉需求,实现“零距离”服务;结合“两进”活动,在商超设服务站,为商户提供招聘服务、向市民推送资讯,至目前,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服务活动48场次,服务用人单位551家,提供就业岗位17118个,帮助1308人现场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;在服务效能提升上,打造“甘活儿”微信小程序,整合就业信息资源。企业可一键发布招工信息,求职者能实时查看附近岗位,系统通过算法自动推送匹配度高的岗位。平台打破时空限制,推动服务从“有形站点”向“无形网络”延伸,已累计注册灵活就业人员4186人,入驻企业190家,发布招聘岗位214个。
二、服务“精绣花”,多元需求精准答。推动社区嵌入式就业服务从“基础覆盖”向“精准赋能”升级。为满足求职者多元化需求,拓展就业指导、职业规划等深度服务,组建由人社专员、职业指导师构成的专业团队,提供“一对一”咨询服务,结合求职者技能特长、职业愿景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。同时,加强与辖区企业动态联动,定向收集优质岗位信息,通过“需求画像+岗位匹配”机制精准推送,今年以来已提供“一对一”就业指导114人次,政策支持环节同步发力,各站点专设政策咨询窗口,聚焦创业担保贷款等惠企惠民政策,安排专人协助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办理申请手续,同时通过社区公告栏、居民微信群、入户走访等多渠道开展政策宣讲。截至目前,累计为52名个体创业者和2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56.5万元,带动就业191人,形成“创业带就业”的良性循环。服务细节中更见温度,针对老年求职者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,各站点不仅配备饮水、充电等便民设施;对灵活就业群体,主动适应新就业形态发展趋势,在社区嵌入式服务网络中融入零工市场、就业驿站建设,提供岗位对接、技能培训、权益保障指引等全链条服务,形成区、乡(街道)、村(社区)、网格三级联动,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“1+5+16+N”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格局。既拓宽了就业渠道,也推动了就业结构优化--正如辖区零工从业者所说,“社区里的服务站让打零工有了‘主心骨’,收入稳定了,生活也更有奔头”。截至目前,甘州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502人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29人,困难人员就业495人。
三、资源“广聚能”,服务能级再跃升。为持续拓宽服务边界、提升服务能级,甘州区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,推动社区嵌入式就业服务向纵深发展。积极联动各方资源,共享开展技能培训与就业援助,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,依托其数据优势与培训经验,提供精准岗位匹配及免费技能培训,以专业化服务赢得群众认可。同时,注重夯实服务根基,定期组织就业服务人员开展政策解读、业务实操等培训,今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203人,发放培训补贴244.412万元,显著提升队伍专业能力与居民满意度。聚焦重点群体帮扶,成效持续彰显,至目前,城镇公益性岗位在岗595人。
社区嵌入式就业服务网络的构建,推动了就业与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。居民通过就业增收,生活品质与社区认同感同步提升;就业群体反哺社区经济活力,带动商业繁荣、环境改善。甘州区就业服务中心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不断创新服务模式、完善网络布局、提升服务质效,持续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动能。(吴亚婷 杨铁斌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