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聚焦甘州>部门动态

甘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:擦亮信用服务“小窗口” 优化一流营商“大环境”

发表日期:2025-09-23 17:51 编辑录入: 甘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审核 来源:

    今年以来,甘州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、省、市关于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和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各项决策部署,以信用数据归集共享为基石,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为突破口,以助企增信减负行动为主线,全面构建“信用+审批、信用+监管、信用+修复”“1+3”政务服务闭环体系,实现信用要素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及高效应用,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再提升、营商环境再优化。

“信用+审批”赋能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见行见效

建立完善告知承诺制度,通过签订告知承诺书,以信用承诺代替证明材料,将原本“材料不全不能办”的尴尬处境变为“边办边完善”的便捷模式,让经营主体搭上“减负增速”改革的顺风车。截至目前,公布两批无证明事项清单422项、告知承诺制清单151项、归集信用承诺信息81647条,承诺时限压缩94.05%。推行“秒批即办”服务机制,将高频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受理,对信用评价等级良好、无违法记录的经营主体,按照“能服务的提前办、有承诺的直接批”原则,给予行政审批绿色通道,提供容缺受理、优先办理等便利措施,有效激发市场活力,即办件率达100%。打造“信用+帮代办”服务模式,针对跨部门办理、多领域项目审批等事项,在信用筛查无误后,提供“审批直通车”服务,有效减少企业向多部门“问政策、跑流程、走签批”时间成本。今年实现政务服务零跑动事项4392项,服务企业1.4万余次,政策咨询2万人次。

“信用+监管”助力“精准高效服务”可感可知

“分级分类”评价让监管更有准度,建立“三色信用法”监管机制,以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为基础,结合企业信用报告以及信用档案进行综合信用评定,优秀等级企业标记为绿色,良好企业标记为黄色,中差企业标记为红色。对于绿色区域企业减少监管频次,实现“无事不扰”;对于黄色区域企业适当增加监管频次,做到“监管有度”;对于红色区域企业进行联合惩戒,形成“监管威慑”。目前已推动教育、养老托育、项目审批等35个领域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,监管精准度较上年提升35%。“包容审慎”执法让监管更有温度,以行政提示、行政建议、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为主,对履约及时、情形单一行为可以依法从轻处罚或不予行政处罚。同时推行事前失信警示提醒,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,有效帮助经营主体防范化解失信风险。今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92件,减轻处罚90件,从轻处罚77件,免予处罚21件。“数字赋能”让监管更有高度,以“张企服”小程序为依托,坚持日常监管与信用分类监管相结合,通过“执法报备,手机亮证,扫码迎检,事后评价”倒逼执法部门规范执法、诚信执法。全面实施“三会、三查、一宣传”工作措施,建立“监测点+联络员+社会监督员”三方联动机制,全区营商环境监测点由首批10家扩至50家,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由25增加至66名,有效解决企业诉求4件,同时将监测点反馈的高频问题作为改革切入点推动制度创新,定期发布企业关注问题“热点榜”和“优秀案例”,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企业认同感。

“信用+修复”重塑“市场主体形象”向新向善

建立“五个一”信用修复机制,实行信用信息“一网公示”、信用修复通知“一次告知”、信用修复办理“一站指引”、信用修复申请“一口受理”、信用修复结果“一并互认”,切实解决信用信息“多头修复”问题,今年以来信用修复专窗已帮助5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。推行“管家式”信用修复服务,依托“信用中国”网站公示信息,梳理出存在失信行为且仍在公示期的企业,开展信用修复短信预警提示,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告知、微信指导、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全流程跟踪、全渠道宣传,让企业清楚了解失信弊端,第一时间依法依规完成修复,目前已成功为100多家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服务。创新“线上办、掌上办”信用修复方式,经营主体可通过登录甘肃政务服务网、“甘快办”APP、“信用中国”网站一次性在线提交申请材料,实现分流办理、同向反馈、同步修复,极大提升了经营主体办理信用修复便捷程度。(王亚红)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