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聚焦甘州>今日甘州

甘州有“菇”事 菌菇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
发表日期:2025-04-14 08:45 编辑录入: 甘州区管理员 来源: ​甘州融媒

文/王紫宁

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巴吉滩工业园区,占地1300亩的甘肃神农珍稀菇业产业园内,现代化生产线昼夜运转,每天将30吨海鲜菇送往西北五省市场。这个由福建神农菇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资子公司,自2018年落户张掖以来,通过科技创新、产业融合与循环经济模式,不仅打造出西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,更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。

走进智能化生产车间,全自动化瓶栽生产线正有序运作,从培养基配制到菌菇采摘实现全程机械化。技术总监廖伟介绍说:“我们引进了日韩先进设备,结合自主研发的液体菌种生产工艺,将海鲜菇生产周期缩短至45天,单瓶产量提升15%。通过与福建农林大学、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合作,公司已成功选育出‘神农2号’‘神农3号’等高产优质品种,其中‘扁麻菇’菌种专利的引入,更为开发祁连山野生菌资源奠定了基础。”

在产业园西侧的废料处理中心,一套“变废为宝”的循环系统正在高效运转。生产后的菌糠经发酵处理,转化为高蛋白饲料供应周边养殖场。“过去秸秆焚烧每亩要罚钱,现在卖给神农菇业能赚120元,用菌糠喂牛,每头每天增重0.5公斤。”养殖户李桂兰算起经济账。这种“种植-菌业-养殖”的三元循环模式,每年可消化农业废弃物5万余吨,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。

“我们不做单一的生产者,而是要构建食用菌全产业链。”公司负责人陈海帆指着规划图介绍,除了现有两条生产线,二期工程将新建多层厂房,配套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和精深加工车间。未来,这里将开发菌菇脆片、多糖提取物等精深加工产品,并利用毗邻丹霞景区的区位优势,打造集生产观光、科普教育、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文旅项目。

在日常生产中,公司吸纳 130余名本地村民长期就业,人均月收入超 3500元。到了生产旺季,在出菇期集中采摘阶段,公司大量招募临时工,每天能获得 150至200元收入,周边村子的村民纷纷抓住这一契机,前来打零工,极大地增加了村民的额外收入。这些实实在在的收入,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,也让大家对菌菇产业充满了期待。

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,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,甘肃神农珍稀菇业的发展轨迹,正是甘州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。随着项目全部建成,这里将形成日产鲜菇160吨的产能规模,为当地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。

神农菇业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,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赋能和模式创新,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,一朵朵小小的菌菇,正绽放出乡村振兴的绚丽光彩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