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乡村治理】甘州区沙井镇:穿“针”引“线”绣好乡村治理“振兴图”
今年以来,甘州区沙井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全面构建由“事后反应”向“关口前移”、由“被动应对”向“源头治理”转变的矛盾纠纷调处格局,积极塑造更加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。
穿“运行创新”之针,绷紧“机制线”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,学习推广“四级七天”矛盾纠纷调解机制,创新推进“1451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,统筹建立“1+1+N”信访维稳工作专班【党委牵头指挥,综治办协调发动,包村站所具体落实】,修改完善《沙井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信访责任追究制度》《沙井镇村干部考核办法》等制度,着力建设“滚动排查、研判预警、分流交办、化解处置、动态管理、跟踪回访”全流程闭环管理流程,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有力保障。
穿“能力适配”之针,绷紧“培育线”。依托“主题党日”、村社干部会议,组织网格员、人民调解员开展“四级七天”调解法培训活动2轮次,学透把准时间节点、标准流程、工作要求,做到规范要求“一口清”。依托“和为贵调解工作室”,积极创新提炼顺口溜、打油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宣传党的理论政策的独特“秘方”,累计编写“打油诗”“顺口溜”130多段,走村入户、田间地头开展宣传宣讲80多场次,让乡村治理更加高效、亲民。
穿“民心相通”之针,绷紧“治理线”。积极探索“和为贵调解工作室”“春华话室”“鑫霞说理”特色品牌,打造“春华话室”“议事长廊”等调解阵地,大力推行“五事共解”【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急难事、揪心事、期盼事】一体调处机制,持续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,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000多人次,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多起,其中调解诉前纠纷100余起,实现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良性互动,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,信访总量逐渐下降,信访维稳持续向好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